“大思政”中“主渠道”与“主阵地”深度融合探讨
(苏延龙 鹤岗师专宣传部)
高校“大思政”工作是指把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多方形成合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和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三条主线,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新和方法手段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思政”系统工程中两个最重要方面。前者是“主渠道”;后者是“主阵地”。二者的深度融合是“大思政”理念题中应有含义。本文就二者深度融合的必要性、途径、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新思考。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大思政”教育理念是一种从全局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看法和从根本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方法。其基本特征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2006年教育部关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的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做了清晰的界定,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主渠道”,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主要通过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来实现,二者统一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重发挥二者的交互作用。“主阵地要积极配合主渠道,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实现“主渠道”与“主阵地”的深度融合是“大思政”理念题中应有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一段渠”非常形象地明确了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与范围,至少可以从3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全员参与、齐抓共管,需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需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需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结合,辅导员是履行高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有“守渠种田”的责任和担当;二是从人的一生来看,大学期间是青年学生人生阶段的“一段渠”,辅导员要守好青年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这“一段渠”,把这一亩三分地的责任田种好;三是辅导员应像普通教授、学者一样,每一位辅导员只能是在自己最熟悉的业务范畴、最擅长的专业领域中是有为有位的,也应该有自己作为的“一段渠”,需要明晰和规范每一位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与工作边界,虽然我们倡导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行家里手,但也不是“万能”的,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的题研究,解决“大思政”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主阵地”和“主渠道”教育效果,既让学生的成长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学相长,令教师在工作中实践自己的人身价值且出彩。促进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角色转换、教学方式转变,使思政课堂教学真正符合教学要求。促进思政课教师成为面向实践,能够切实解决思政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者。有助于提高思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助于提高思政教师的反思能力,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回归学生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化的课堂”回归到“生活化的课堂”。学生工作队伍及思政工作队伍的共同努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工作两手抓,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内容丰富、层次提升且有创新亮点,真正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和把握学生、老师在教学中的现状和感到的困惑,以便及时了解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有效融合。
(二)文献分析法
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借鉴国内的相关理论、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
(三)行动研究法
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感悟,注重挖掘材料和积累素材。
(四)经验总结法
将在实践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大思政”教育模式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有机结合,把整合教师人员和素质作为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基本前提,把在教育过程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良陛互动作为基本途径。按照“大思政”教育理念,这里的“教育者”即思政教育主体,不仅包括承担教学任务的专职思政课教师,还包括学校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校外聘任教师等。这几方面的人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思政课专职教师承担理论教学的任务,学生工作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操行,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学校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外聘任教师是指结合学校的自身特色、培养目标聘请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这些人可以为大学生传递社会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
学生既是思政教育的个体,同时又是实现自我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学生自我教育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关键。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观念等精神结构为直接对象,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不能是一种理性的灌输,而是一种精神的牵引和生存的关怀。”而要真正实现这种精神关怀,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切实了解学生真实的精神状况和思想动态,特别是他们关注的热点及困惑的焦点。以学生为本,说到底就是以学生的需求为本。这个时候必须发挥辅导员主阵地的作用,因此,要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作用。一是建立起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融通机制,两支队伍密切配合,共同发力,同向行动,用定力和耐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深化和拓展;二是“主渠道”与“主阵地”形成互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赋有思想政治教育灵魂,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弥补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因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与精神引领而缺乏前瞻性、系统性不足;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认知提供落地生根阵地,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促进学生由“知”到“信”到“行”转化;三是“主渠道”与“主阵地”都能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想生(班 )所思 ,解生(班 )所惑,导生(班 )所行,推动和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巩固。
(二)深度融合的途径
1、两支队伍的深度融合
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双向兼岗,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左膀右臂,实现转岗交流,思政课教师具有深厚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功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学生工作中方法更为得当,效果更加显著;辅导员作为更接近、更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管理人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为学生授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者之间协调、合作、交流,能够明显加强教学和管理人员的互补,进而提高我校学生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实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轮岗交流,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职业发展,学校思政工作水平提升都是有益探索。思政课教师兼职辅导员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联系起来,提高了日常管理的有效性思政课教师兼职辅导员,除了以课堂为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可以以实践活动、主题班会、谈心等方式,多渠道地开展日常管理工作;通过课外辅导,因积累了学生管理的实践经验,思政课教师将这些实例穿插在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补充了日常管理的理论性。
2、教育内容的深度融合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协同是合乎必然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然而现实情况是两者在教育目标方面缺少一致,在教育资源利用方面缺少渗透与融合,在教育方法上缺少借鉴与配合。有必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协同意识;加强制度设计,形成协同机制;整合育人队伍,提升协同能力,多方面努力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个教学活动,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两部分;理论教学主要以传授理论、论证观点、演绎逻辑、展开论述、获得真知为主要目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结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以党团组织、社团活动、日常管理为载体组织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课堂理论教学是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对课堂理论教学是深化、拓展和延伸,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机制,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课时安排、组织形式、考核测评方面统筹规划,使二者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课,重在理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强,运行方式灵活,正好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不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使命和责任,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恰好丰富了理论教育的内涵,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手段和生动的教学案例。“主渠道”与“主阵地”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较好地体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让学生自己走完这一过程,去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这种相结合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思维,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单靠死记硬背来积累巩固知识转变为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知识,使大学生日常思想行为由自发向自觉的转变,从而解决了教育的内化和外化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形式化”走向“真实化”,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想象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3、考核办法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应该客观、动态的全程考核。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刻苦情况、日常表现、理论水平、实践参与、团结协作等多方面结合起来考核,才能比较全面、客观、动态地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品质。应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学习、操行、特长、给班级的贡献等诸多方面的积分表。平时由班长、纪律委员、学习委员和课代表认真记录,到学期末算出每位学生的总成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与学生每学期综合素质测评结合,尤其是对违反纪律受到严重处分 (记过以上)的,则本课程不及格。另一方面,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表现、作业、卷面考试以及最后的综合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加大权重系数,对前三者其中之一不及格或该课程不及格的评优评先、奖助学金一票否决,促进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行,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知情意信行综合目标的实现。
平时表现应占到40%(任课教师应严格要求、客观公正,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期末闭卷考试应占到60%。期末闭卷考试试卷应以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设计考核内容与题型,而不应以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为中心。以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设计考核内容与题型,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备考都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更有利于培育创新型大学生。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课教师授课是合班上课,人数比较多,没有辅导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关注班级。解决思政课教师的授课任务过重的问题,让授课教师能参与班级和学生活动,做学生的朋友,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所思所想,解其惑、导其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选聘与考核应比其他教师更严格一些。因为二者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时刻都是学生做人处事的参照物,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因此,在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或理论、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的不应也不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对已在岗却又缺乏教师责任感、应付教学,教育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或不能为人师表的,应调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岗位。
结论:总之,“大思政”需要不断的提高师生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每一名思想教育的工作者都能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引导学生把个人价值、生活理念、奋斗梦想融入时代主旋律和“追赶超越”的主流之中。引导师生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紧扣时代脉搏,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理解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从而坚定在党领导下。进一步传承、弘扬和创新大学精神,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管理服务人员的作风,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倡导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方法改革创新,与课程改革相协调,与日常学习训练相融合,与家庭教育相促进,与社会教育活动相衔接,引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活动类型创新,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形成全员育人合力,使文化传承不止步于道德说教,于无声处温润心灵、陶冶情操,以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
“大思政”中“主渠道”与“主阵地”深度融合是根据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立德树人要求,把思想政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组合起米,两个方面遥相呼应、相互补充,共同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服务,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成效的有机整体。
通过双向融合整体推进思想政治建设,构建“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只要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一定能为当代大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